智能公共广播系统发展趋势

 行业新闻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31
公共广播系统的发展呈现出智能化、网络化、融合化等趋势:
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:借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,公共广播系统将能够根据场所人流、时间等因素自动调整广播内容和音量,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。例如,在商场的高峰时段,系统可以自动增加促销信息的播放频率和音量;在学校的上课时间,系统可以自动播放上课铃声和相关的教学通知。同时,AI 语音交互技术的应用也会使广播系统更加人性化,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广播系统的播放内容和功能设置。
网络化与数字化加速:现代公共广播系统已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,支持远程控制、分区广播和多种音频格式的播放,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互动性。5G 网络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公共广播系统的网络化发展,实现实时互动与多场景覆盖,如通过手机 App 接收个性化通知等,提升用户体验。
与其他技术深度融合:公共广播系统将与物联网、声纹识别、北斗短报文等技术深度融合。例如,声纹识别技术在紧急广播中的准确率已提升至 98.7%,结合北斗短报文功能的应急广播终端开始在沿海地区试点,这将推动传统广播系统向可视化、互动化、智能化的多媒体信息平台转型。
市场规模持续扩大:随着 “智慧城市” 建设、应急管理体系升级以及数字化技术渗透率的提升,公共广播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。预计 2025 至 2030 年,中国公共广播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将以年均 8.5% 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大,到 2030 年将突破 450 亿元人民币大关。
应用场景不断拓展:除了传统的公共场所,如地铁站、机场、学校、购物中心等,公共广播系统还将在城市地下空间、智慧园区、文旅项目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例如,城市地下空间广播覆盖率不足 35% 的现状与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四五规划》中 95% 的覆盖目标形成强烈反差,将创造逾 30 亿元的设备改造市场。
行业标准逐渐完善:当前公共广播系统市场存在多种传输协议与编解码标准,导致系统兼容性成本较高。为此,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《公共广播系统通用技术规范》,预计 2026 年形成强制标准,这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,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。